esp;白琪也觉得史苗准备得过头,大可等宫里旨意敲定再行动:“夫人也太过谨慎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按着眉头:“你不知道,上回义忠王府的节礼,愈发敷衍,前儿老大那件事,记恨得很。”
&esp;&esp;早前义忠王府请贾赦吃酒听戏,史苗担心贾赦出去惹上乱子,给他下了死命令,天黑就要归家。
&esp;&esp;贾赦现在还没变成不怕搭打骂的厚皮猪,史苗的话很有威慑力。
&esp;&esp;他去义忠王府看见许多漂亮小男孩,都做小旦打扮,自有一番风流,便知晓大概状况。
&esp;&esp;贾赦也爱玩,但他只喜欢真姑娘,不是这个口味,又谨记母亲叮嘱,天黑就要走。
&esp;&esp;席上人笑他愚孝胆小,贾赦也只当没听见。
&esp;&esp;贾赦本身也有一股子混劲,旁人越不要他走,他越要对着干。
&esp;&esp;史苗不知其中细节,总之贾赦让义忠王伤了面子。
&esp;&esp;义忠王自己干的不是什么可以拿出来说的雅事,还不能当面给贾赦难堪。
&esp;&esp;这位王爷爱恨分明,就连寻常节礼往来,都恨不得断了,敷衍得很。
&esp;&esp;反正史苗是希望能离京的,没什么比物理隔离的方式更有效。
&esp;&esp;当朝禁止官员召娼,是以各类象姑馆应运而生。
&esp;&esp;贾赦那个没心眼的,一个把持不住,落了旁人的局,全家跟着倒霉。
&esp;&esp;这边荣国府忙忙碌碌收拾物件,那边宫里见酝酿得差不多,果然下了一道旨意,命荣国府南下金陵,配合当地司农署进行作物选育和推广。
&esp;&esp;还找个差事才把人撵走,宫里这事做得挺漂亮。
&esp;&esp;明明先前朝廷商议的是在陕、甘、河南、山东一代重点推广玉米和番薯。
&esp;&esp;史苗也强调了,江南最适宜的还是水稻。
&esp;&esp;反正朝廷说什么就是什么,史苗半点没纠结,年都不在京城过了,浩浩荡荡领着一家老小,带着朝廷赏赐,奉旨南迁。
&esp;&esp;这一路下去,沿途官员无想要拜见,只有运气好的几个,能在荣国府船停靠时和贾赦贾政两兄弟见一面。
&esp;&esp;有些消息灵通的,知道荣国府后面那位夫人才是要紧人物,领着家眷一起来。
&esp;&esp;史苗一律不见,催促赶路,古代交通速度有限,一大群人还是在半道儿过了个年。
&esp;&esp;史苗掰着手指一算到金陵的事,各处庄子年例的结算,铺子盘账,金陵荣国府洒扫布置,还有圣上委派的‘公事’,她这个俸禄,还真不是白领的。
&esp;&esp;入了金陵城,回到金陵荣国府,因为赖嬷嬷一直在主持大局,家中各处收拾打点,除了归置新媳妇的嫁妆,旁的倒是没多少活计。
&esp;&esp;史苗见赖嬷嬷面色红润,恢复如常,悬着的心也放下来。
&esp;&esp;赖嬷嬷还记着史苗私下交代的事,得了个空闲,马上就悄悄汇报:“太太,您要盯着的那件事,薛家那边有眉目了。”
&esp;&esp;史苗眉心不由自主一紧:“快说。”
&esp;&esp;赖嬷嬷道:“薛家那边得了一块极好的樯木板材,听说要给京城里的哪个王爷。”
&esp;&esp;出现了,薛家和原著里最后给秦可卿用的那块板。
&esp;&esp;古来极为看重生死大事,皇帝一登基,就要给自己修皇陵。
&esp;&esp;而那些存着野心的人,私下里就会悄悄用些逾矩的东西。
&esp;&esp;比起私藏龙袍,义忠王府做得还算隐晦,只是一块珍奇木头的棺材板。
&esp;&esp;史苗揣着明白装糊涂,又问赖嬷嬷:“没弄明白是哪家王爷?”
&esp;&esp;赖嬷嬷皱着眉摇头:“不知给哪个,据说还要寻金丝楠木。”
&esp;&esp;旁的赖嬷嬷不太懂,樯木到底是不是皇家御用尚且不能定论。
&esp;&esp;但是金丝楠木,赖嬷嬷没读多少书也晓得,除了皇上、皇后、太后,寻常人不能用的。
&esp;&esp;朝廷里专门有人办这事,尚且轮不到那个薛家,金丝楠木找了,要给谁用?
&esp;&esp;难不成那人想当皇帝?
&esp;&esp;史苗冷笑:“金丝……楠木……”
&esp;&esp;隐忍两字都学不会,怨不得义忠王最后坏了事。
&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