多,李金珠就去找了何承泽请教,男人越来越多的原因是李金珠收细布的价钱定的高,织细布的利润很大,以至于吸引了各家的男人,不光是卖棉线买细布的男人越来越多,连去织工学堂的男人都多起来了。
&esp;&esp;李金珠希望把织细布这桩谋生之道留给贫家女子,何承泽就建议李金珠降低收细布的价钱,把利润转移到细布的买卖上,这样也能让出足够的利润,让行商和铺子成衣坊等愿意做细布生意。并且建议李金珠和江南丝绸总行合作。
&esp;&esp;李金珠和江南丝绸总行谈的很顺利。
&esp;&esp;最后,何承泽说他建议李金珠牵头成立江南棉布行会,这样才不至于以后被江南丝绸总行拿走了生意,或者被江南丝绸总行拿捏。
&esp;&esp;顾砚和周沈年商量到半夜,回到府里时,李小囡早就睡着了,顾砚虽然有一肚皮的问题和话想要立刻和李小囡说,还是没叫醒李小囡,这些都不是耽误不得的急事。
&esp;&esp;第305章 撑台面
&esp;&esp;王相府上那场赏花会虽然规模极小,却像烟火的引捻,一点亮光之后,建乐城各家的赏花赏景观灯踏春就像炸开的烟火,整个建乐城重新回到往常的热闹之中。
&esp;&esp;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对李小囡这个新任世子妃的好奇,送进睿亲王府的请帖比往年多了至少三成,这些送进来的请帖,几乎都要特意捎带一句李小囡:请王妃和世子妃如何如何……
&esp;&esp;尉王妃一张一张的接着请帖,对着特意捎带的那句’和世子妃’八风不动。
&esp;&esp;李小囡喜欢八卦看热闹,听的看的可都是别人家的八卦热闹,这种奔着她来的各种请帖的热闹,她避之不及,默默祈愿一家都不要去。
&esp;&esp;睿亲王府地位超然,尉王妃又是严肃端庄的性子,向来是轻易不赴宴请的,现在也不例外,送进睿亲王府的请帖,绝大部分都被尉王妃置之不理。
&esp;&esp;可潘二太太亲自送来的请帖,尉王妃就不好置之不理,李小囡也就不能不去了。
&esp;&esp;潘二太太送来的是在城外玉津园的赏春宴。
&esp;&esp;照建乐城的规矩,正月十五看一夜灯之后,天明时候不是回家,而是出城赏头一波春意,这一条的建乐城外人头攒动,绣带飘扬,春意盎然。
&esp;&esp;可今年因为国丧,上元节的灯没了,正月十六要赏的这头一场春自然也没人敢有心情,整个建乐城赏春的心情一直压到进了二月,等到王相府上请人赏了花,闸门打开,就是潘二太太这样的身份,要订到玉津园,也排到了二月中。
&esp;&esp;出城赏春从正月十六一直延续到三月一开金明池,这中间这家那家的宴请多如牛毛,这些宴请中间,潘二太太请的这一场是小娘子和年轻小媳妇的盛会。
&esp;&esp;潘二太太这一场宴请从她守寡第二年开始,已经延续了二十多年。
&esp;&esp;最开始,潘二太太这场宴请是几个要好的手帕交,比如尉王妃,为了分散她的悲伤孤单,故意让她请客,开始也就是几个要好的手帕交,后来这些手帕交有了孩子,就带上各家和潘二太太说得来的小娘子过来增添热闹,一来二去,小娘子越来越多。
&esp;&esp;后来有一回,一个小媳妇说自己家孩子怎么这么好怎么这么可爱说的太兴奋,把潘二太太说哭了,从此,各家就默契的不让家族里有了孩子的小媳妇过来了,潘二太太这场宴请,就成了小娘子和刚出嫁的小媳妇们的乐会。
&esp;&esp;说乐会名副其实。
&esp;&esp;潘二太太嫁妆极其丰厚,史家在银钱上又是把她一个人当成一房来对待,潘二太太钱有得是,人大方,爱吃会玩,又是个随和体贴的,她这场赏花会就成了建乐城小娘子们的大聚会,以及小娘子们最期待和喜欢的一场欢乐聚会。
&esp;&esp;比如现在,但凡能在潘二太太面前说得上话的小娘子,都跟潘二太太表达了想见见那位世子妃的愿望,潘二太太就亲自到睿亲王府送请帖,亲自向尉王妃邀请李小囡。
&esp;&esp;尉王妃其实不愿意让李小囡去潘二太太这场赏春宴,可潘二太太都上门来请了,她没法驳回去。
&esp;&esp;李小囡也不想去,她要是去了,这场赏春宴上大约就没人赏春了,可尉王妃都答应了,她不去不好。
&esp;&esp;建乐城闲人在赏春这件事上讲究很多,比如衣裳越素越好,不与新芽初绿争春色。
&esp;&esp;李小囡看着晚晴挑出来的一堆鹅黄柳黄樱草竹青,笑出来,这些所谓的素净颜色不都是春天的颜色吗?
&esp;&esp;以晚晴的意见为主,挑了银白素裙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