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p;&esp;柳世子知道自己不能再隐瞒了,苦着脸将事情都说了一遍。
&esp;&esp;那位每年都会给他孝敬的,是永昌府监牧区监牧使苏涛。
&esp;&esp;监牧使是从七品,官职不高,职权却极大。
&esp;&esp;苏涛搭上他的线以后,他只帮苏涛做过两件事,一件是压下了御史对苏涛的弹劾,一件是帮苏涛和地方长官牵桥搭线。
&esp;&esp;有了柳世子的示意,那位地方长官给苏涛大开方便之门,对苏涛兼并牧区周围良田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。
&esp;&esp;柳国公安静听着,突然问:“苏涛情况如何?有没有写信来向你求助?”
&esp;&esp;柳世子道:“他给我写过一封求助信,说自己被盯上了,但那会儿我在行宫,没能及时给他回消息。”
&esp;&esp;柳国公的头往后一靠,长长吐出一口浊气,整个人仿佛瞬间憔悴了五岁:“有御史弹劾过苏涛,而且兼并良田动作太大,只要有心去查,根本瞒不住。苏涛没救了。”
&esp;&esp;他缓缓睁开眼睛,看着面前的柳世子,声音沉重:“你今晚就写请罪折子。”
&esp;&esp;第68章 为臣者的分寸。
&esp;&esp;柳国公这话,无疑是让柳世子直接认罪。
&esp;&esp;柳世子面色惨白,嘴里一个劲念叨着“何至于此”。
&esp;&esp;柳国公却知道,这才是最好的做法。
&esp;&esp;陛下和文盛安这些年一直试图削弱勋贵势力,柳国公府身为勋贵之首,不被陛下抓住错处,陛下还不能拿他们怎么办。
&esp;&esp;要是被抓住了错处……
&esp;&esp;自己认罪,既能为自己保留几分体面,又能在被动中掌握几分主动,不至于被杀个措手不及。
&esp;&esp;“要是等到其他人弹劾你,你再上书请罪,就是将自己的身家性命交到上位者手里,等待上位者裁决了。”
&esp;&esp;看柳世子还有些不情愿,柳国公斩钉截铁。
&esp;&esp;“别忘了,宫里还有霍皇后。”
&esp;&esp;柳世子一个激灵,顿时不纠结了:“是,儿子这就去写。”
&esp;&esp;柳国公摆手:“去吧,写好了拿给我看看。”
&esp;&esp;柳世子花了半个多时辰,写了一道请罪折子。
&esp;&esp;柳国公看过后,提笔为柳世子润色。
&esp;&esp;他将改过的折子丢回给柳世子,无力道:“重新去誊抄一遍吧。”
&esp;&esp;翌日上午,这道折子就到了景元帝手里。
&esp;&esp;景元帝看完以后,神情没什么变化,只是将折子递给了一旁的霍翎。
&esp;&esp;霍翎看了个开头,低声骂道:“柳国公这只老狐狸,也太当机立断了。”
&esp;&esp;景元帝笑着摇头:“这朝中,论知情识趣,审时度势,柳国公确是个中翘楚。”
&esp;&esp;霍翎从折子后抬起眸来:“陛下这话,听着不像是在夸奖。”
&esp;&esp;景元帝道:“你再往下看看就知道了。”
&esp;&esp;霍翎飞快扫完折子上的内容,也算是明白景元帝为什么会这么说了。
&esp;&esp;这道请罪折子,毫无疑问,是柳世子写的,也是由柳世子亲自送进宫来的。
&esp;&esp;但霍翎和景元帝都知道,这背后是柳国公的手笔,真正操刀的人也是柳国公。
&esp;&esp;折子的内容,很有些避轻就重。
&esp;&esp;柳世子与监牧使苏涛认识,还收过苏涛的贿赂;
&esp;&esp;靠着柳世子的关系,苏涛才能和地方长官搭上线……
&esp;&esp;这些一查就知的事情,柳世子全都坦白了。
&esp;&esp;到了具体的罪责,譬如在压下御史弹劾苏涛的折子时,柳世子表示,自己并不清楚折子上的内容,是遭了苏涛的蒙蔽。
&esp;&esp;再譬如苏涛和地方长官搭上线后,具体做了些什么,柳世子远在京师,也不知道。
&esp;&esp;左一句不清楚,右一句不知道,能摘的地方,都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。
&esp;&esp;折子最后,柳世子还表示,他会尽快将收受的贿赂交还给户部,其余的,任凭陛下发落。
&esp;&esp;霍翎将折子放到一边:“这事,确实不太好办。”
&esp;&esp;柳世子的动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