死。护卫们拉好了枪栓,就等皇上旨意一下,便乱枪齐发。
&esp;&esp;此时,熊希龄和康有为看到皇上气的突突直抖,肝火大盛,尽管心里焦躁,可谁也不敢过来劝阻,盯着李鸿藻又气又急。连静芬都花容失色,这种事属国政,自己也不敢插言。
&esp;&esp;关续清背过脸去,望着远处山峦起伏,慢慢举起了右手,可是却迟迟不放下,现场的空气像凝固了一样,过了一盏茶的功夫,只见关续清长叹一声,慢慢把手放下,回过头来,缓缓说道:“把他放开。”护卫向外一撤,李鸿藻直起身子,跪在地上,花白的胡子在风中颤动着。
&esp;&esp;关续清对李鸿藻说道:“兰荪,朕算是服了你了,你居然能为了一个小小的修园子的事以死犯君。”
&esp;&esp;李鸿藻规规矩矩磕头道:“皇上,修园子事不小,关涉到国体君威,要是能令皇上回心转意,臣宁愿以死以谢皇恩。”
&esp;&esp;关续清把手臂虚抬一下说:“得了吧,你也甭死了,说到底你是为了一个钱的事,要是朕不用一点儿国家的钱,你说这修园子还算是穷奢极欲吗?”
&esp;&esp;李鸿藻愣了一下沉吟道:“臣不明白,不用国家的钱,这园子要怎么个修法?”
&esp;&esp;关续清苦笑了一下一摆手道:“此事容后再议吧,朕没筹措到这笔钱之前,这修园子的工程暂且停了。”
&esp;&esp;李鸿藻含泪叩头道:“皇上乃是有道明君。”
&esp;&esp;关续清说道:“有道明君这四个字不是谁都担得起的,累啊!兰荪,你注意身子骨吧,说实话,朕还离不开你这样的直臣,先回去吧,朕答应你的事你就放心吧。”
&esp;&esp;李鸿藻一抖马蹄袖颤巍巍给皇上打了个千儿,这才离开了颐和园。熊希龄和康有为看着他踽踽而去的背影,显得蹒跚踉跄,仿佛又老了十年。瞧皇上时,也在目视他的背影,脸色已和缓了许多。只听皇上长长出了一口粗气,脸上已经回过颜色,说道:“李兰荪啊,从前朝时就聒噪,这人越老火性越大,原来是小聒噪,现在是大聒噪,索性梆梆地和朕对口儿。”
&esp;&esp;康有为说道:“他不该说我是佞臣。但我佩服他这份胆识,自古历朝,庙堂上如果没有聒噪臣子,那个江山就要出毛病。”
&esp;&esp;熊希龄不知皇上要给李鸿藻什么处分,听他这份口气,略觉放心,见皇上懒懒地转身回殿,一边随侍在侧,一边说道:“广厦这话说的有大臣之风,微臣以为,李鸿藻是办实事的臣子,到憋不住时才说话。朝廷有几个肯说话的,无论对与错,总归是好事,处分就免了吧?”
&esp;&esp;“你怎么那么害怕处分?”关续清笑道:“朕不仅要听其言,还要取其人品。李鸿藻当部堂官近三十年,家里穷得只有三个使唤人,这样的官如今是越来越少,岂能不给予‘处分’?广厦遭了他的讥讽,就由你去传旨,加给他一级,赏双俸!”
&esp;&esp;康有为笑着答道:“喳。”
&esp;&esp;关续清原本游园的兴致,给李鸿藻搅得干干净净,虽然不怪罪,也觉得意兴索然。回到殿里还独自对着窗外发呆。熊希龄和康有为没奉旨意不敢走,又不敢问,只好木偶似的并排站在龙榻旁,不时用目光瞅瞅皇上。
&esp;&esp;“要是皇帝真能像戏里的皇帝那样,该有多好!”过了许久,关续清才感叹一声,说道,“有事出班启奏,无事卷帘退朝,想怎么行赏就怎么行赏,想怎么花钱就怎么花钱。”说罢他淡淡一笑,“可惜,那都是些昏君,亡国之君。”
&esp;&esp;ps:月末了,给点儿鲜花吧。
&esp;&esp;风雷激荡三千里 第六百五十五章 义务教育
&esp;&esp;关续清呆呆的看着外边,抿了抿干涩的嘴唇,没再说什么,两手轻轻卷着那张颐和园的规划图,递给熊希龄,这才说道:“交给内务部,传旨给他们,修园子的钱先别拨了,容朕再想别的办法。这个李鸿藻!唉……朕原打算在有生之年看着修好这园子的……”他摇头苦笑一下,下边的话便未出口。
&esp;&esp;熊希龄琢磨了一会儿,笑道:“臣以为不必重起新景点,现在已有颐和园、畅春园、西苑、西海子,将它们连接起来,规模也非常大,就地势扩修开去,已经修好了的立刻可以启用,逐年修、逐年用,这么作比较实惠,声势也小点儿。不然,就是李鸿藻没意见,花钱花得受不了的时候,肃政史们也会一窝蜂的叫起来,反倒有失朝廷体面。”
&esp;&esp;关续清摇了摇头,缓缓说道:“朕猜着你们这些当家大臣,肯定会有人不同意的。你现在这一说,既体念到朕的心,又顾及到下头办事人,倒真的是两全其美。原本这差事我交给志均办理了,他今年是而立之年,到底年富力强,心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