&esp;&esp;虢国夫人向杨国忠说道。
&esp;&esp;大唐虽然是“群相制”,宰相都是五人以上,但李隆基时代,任命宰相最多三人。
&esp;&esp;一般为中书省的长官中书令(右相)为首席宰相,门下省的长官侍中(左相)为第二宰相,再加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尚书,为第三宰相。
&esp;&esp;甚至绝大部分时间,都只是两名宰相。
&esp;&esp;开元前中期,李隆基喜欢宰相互相制衡,他从中调解,掌握权力。
&esp;&esp;开元后期到天宝年间,李隆基希望宰相不要有争斗,和睦相处,他可以耳根清静,随时享乐。
&esp;&esp;“确实如此!圣人若罢相,最有机会成为宰相的人,必然是我!”
&esp;&esp;杨国忠自信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说是这么说,可谈何容易?李林甫宰相的时间太长了,他看起来行将就木,谁知他还能活多久呢?李七郎现在掌握朝政,是变法的主持者,朝野声望,如日中天,他更不可能离开。裴宽老贼有李七郎鼎力支持,想罢他可不容易。罢相的事,全在圣人,如果在圣人面前提,必被厌恶。”
&esp;&esp;杨玉瑶向杨国忠分析道。
&esp;&esp;提到裴宽的时候,她也是咬牙切齿。
&esp;&esp;有一次,裴敦复的部下犯法,想要兼任刑部尚书的裴宽网开一面,裴宽虽然和裴敦复同为闻喜裴氏,但法不容情,拒绝了裴敦复。
&esp;&esp;裴敦复因此怨恨,贿赂三百金给杨玉瑶,希望杨玉瑶能在圣人面前中伤裴宽。
&esp;&esp;她高估了自己。
&esp;&esp;虽然她让裴宽很狼狈,但李隆基并没有罢裴宽宰相的职位。
&esp;&esp;所以每当杨氏的事情,裴宽都会支持李瑄。算是对杨玉瑶的回击。
&esp;&esp;“这一年来,我察言观色,发现李林甫逐渐失宠,圣人也不再听信李林甫了。我已经有计策,必定可以将李林甫拉下马。”
&esp;&esp;杨国忠准备挑软柿子捏。
&esp;&esp;李林甫从没有辜负杨国忠,一度为他说话,还打算提拔他。
&esp;&esp;谁知在关键时刻,杨国忠背叛李林甫。
&esp;&esp;忘恩负义的人,会反过来憎恨自己的恩人,把恩人弄死,才会心安理得。
&esp;&esp;杨国忠此时就是这种心态。
&esp;&esp;“什么样的计策,说来听听?”
&esp;&esp;杨玉瑶眼睛一亮,追问道。
&esp;&esp;“这是朔方黄河南部突厥奉信王的信件……”
&esp;&esp;杨国忠没有隐瞒杨玉瑶。
&esp;&esp;说着,他掏出一份信件,显然谋划已久。
&esp;&esp;杨玉瑶立刻抢过信件观看,杨锜、秦国夫人、韩国夫人也凑上前。
&esp;&esp;信件是奉信王阿布思写给李林甫的,其上的意思非常模糊。
&esp;&esp;但能看出李林甫与阿布思有结交。
&esp;&esp;阿布思是投靠大唐的突厥首领中最大的一支,麾下兵马众多。
&esp;&esp;李林甫谨小慎微,是不可能结交阿布思的。
&esp;&esp;这是杨国忠伪造的信件!
&esp;&esp;对于急躁的李隆基来说,伪造就够了。
&esp;&esp;因为这是哥舒翰为他献上的计策,哥舒翰还愿意为他作旁证。
&esp;&esp;掌管河西兵马的哥舒翰曾经是李瑄的部下。
&esp;&esp;杨国忠也不知道哥舒翰为何会与他亲近。
&esp;&esp;他怀疑是李瑄授意哥舒翰这样,准备弄死李林甫。
&esp;&esp;他可不管这些,只要能干掉李林甫,他成为宰相就行。
&esp;&esp;“如果李林甫罢相,李七郎岂不成了首席宰相?”
&esp;&esp;杨玉瑶不甘心地说道。
&esp;&esp;“李七郎现在就是首席宰相!他就算升任成右相,又有什么关系呢?主要是宰相的席位空缺,我们杨氏就有机会了。”
&esp;&esp;杨国忠不以为然地说道。
&esp;&esp;可以说右相是百官之首,但在权力方面,李瑄才是首席宰相。
&esp;&esp;这种观念,现在人可能拗不过来,但几年后,朝野都会这么认为。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