阅读设置(推荐配合 快捷键[F11]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)

设置X

第853章(2 / 3)

p;&esp;不过此事秦王早有预料,已经提前和使团说好了如何处理。所以使团很快就按照计划行动起来,自导自演了一番刺杀的戏码。

&esp;&esp;毕竟之前的刺杀没开始就结束了,行动未曾开启和行动失败是两个概念。前者还能狡辩说没有刺杀的意思,必须得把刺杀给坐实了。

&esp;&esp;偏又不能抓着那群真正的刺客演戏,也就只能自己找人演演了。

&esp;&esp;最后再把没来得及刺杀就被抓的刺客砍掉一大半,捅伤剩下的。将进气多出气少的刺客扭送给当地的夏国府衙,要求夏帝给一个说法。

&esp;&esp;衙内官员甚至都没能审问出多少内容,那群重伤患就死了。夏帝只能自己派人去追查,看是谁这么胆大包天,敢背着他刺杀使团。

&esp;&esp;扶苏问道:

&esp;&esp;“使团还在当地吗?”

&esp;&esp;秦政往下翻了翻:

&esp;&esp;“已经离开了,说是不信任夏国的治安,于是快马加鞭回了蛮国。”

&esp;&esp;这就很打夏国的脸了。

&esp;&esp;偏偏夏帝还不能说什么,人家在你的地盘上遭遇刺杀是事实。你总不能指责人家不信任你,不肯在你们夏国停留吧?

&esp;&esp;夏帝被气了个够呛:

&esp;&esp;“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!”

&esp;&esp;要刺杀你就派点厉害的人过去,好歹弄出点成果来。要是有本事把使团全部杀死,自己都能给他们伪造成遭遇山匪或者别的意外死因。

&esp;&esp;结果敌方一人没伤,自己这边死伤殆尽。临死前还留下了蛛丝马迹,叫人查到了罪魁祸首头上。

&esp;&esp;蛮国使团确实不清楚具体是大夏哪位贵族这么咽不下气,但他们发现了动手的人百分百是夏人,这口锅就得夏帝去背。

&esp;&esp;蛮王可不管这是贵族自作主张。

&esp;&esp;堂堂夏国君主管不住手底下的贵族,还不如承认了就是官方派遣的刺客呢。后者只会让人嘲笑夏国输不起,前者却会叫人质疑夏帝的威望和能力。

&esp;&esp;扶苏却说:

&esp;&esp;“夏帝这般不算什么,他就是对自己太有道德要求了。”

&esp;&esp;这里的道德不是广义上的道德,而是说他必须具备权威天子必备的政治素养,否则就会被人指责不行。

&esp;&esp;然而就他这种程度的翻车,丢到春秋战国根本不惜得拿出来比较。多的是比他奇形怪状的国君,依然好好地当着他们的诸侯王。

&esp;&esp;这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。

&esp;&esp;秦政深以为然:

&esp;&esp;“儒学过于注重道德,将君主也限制了进去。夏帝因此格外在意这些,而他作为夏国君主也无法不去在意。”

&esp;&esp;有时候不是国君自己没道德就可以所向披靡的,底下的臣民对你有道德要求,就会一直挑你的刺。

&esp;&esp;如果你能力还不错,可以镇压住这些臣民还好。一旦镇压不住,那就没办法了。

&esp;&esp;无法打破规则,便只能去适应它。

&esp;&esp;夏帝显然就被束缚在了这个困局里,他不得不在意夏人对他的评价。一旦评价不好,就会影响他在国内的威望。

&esp;&esp;威望不行,权力就会受到制约,贵族们更不听他的话了。

&esp;&esp;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也很直白——加强集权,打压贵族和官僚。

&esp;&esp;当皇帝的权力大到无需通过个人能力就能叫臣子不敢置喙的时候,哪怕皇位上坐的是个废物也不影响什么。

&esp;&esp;大秦就有这个趋势。

&esp;&esp;夏帝空有当天子的心,却连臣子都制约不住。夏国这个制度要改,不然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出来蹦跶,帝王哪有空天天应付他们。

&esp;&esp;秦王瞧不上夏国的制度和风气,但这不妨碍秦王抓住这些弱点,往死里踩。

&esp;&esp;从之前的比试到这次的刺杀,本质上都是为了打击夏帝的威望。这招换别的国家不好使,在大夏可太好用了。

&esp;&esp;贵族们对夏帝的不满日渐增加。

&esp;&esp;说起来之前冰和炭的事情,夏帝就得罪过一部分贵族。

&esp;&esp;扶苏看着父亲把信烧了:

&esp;&esp;“这种程度的小动作,还不足以动摇夏帝的统治根基。”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

好版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