过来的外地人不外乎这两个目的。
明月避而不答,只说了个地址,问怎么走。
向导一听,肃然起敬,神色都不同了,“哎哟哟,那一条街住的都是官儿呢!感情我是有眼不识泰山了,见谅见谅!”
苏小郎哈哈大笑,明月却若有所思。
人都说京城一片瓦掉下来砸到十个人,怕不是有七个官,照常理来说,本地人早该见怪不怪了。他反应这么大,那条街必然非同凡响,住的怕也不是什么简单人物。
我还能顺利见到常夫人么?明月不禁多了两分担忧。
“嗨,我也是头回来。”她故意说一半藏一半,有心的自会帮忙补足。
果然那向导便笑道:“不瞒您说,方才我为什么专找您呢?老远我打眼一瞧您这通身的气派,这眼神儿,哎哟哟,就不是一般人!瞧瞧,叫我说准了吧。头回来也不打紧,达官显贵们亲戚多着呢,哪儿能各个都周全,心里记着就好。走亲戚、走亲戚,多走两回自然就熟了!”
苏小郎面色古怪的撇了他一眼,这张嘴不去做买卖真是可惜了!死人都能给你说活了。
还“通身”,方才东家只撩开窗帘露了脸,你能看到什么“通身”!
得知明月和当官的沾亲带故,那向导越发热情周到,沿途所见所闻恨不得介绍个底儿朝天,哪里有最大的戏园子,哪里是古玩店,哪里又有最好的宣纸、徽墨,哪里又是最热闹的青楼酒肆……
想起来做主的是个年轻姑娘,他又麻溜儿甩了自己一小巴掌,赔笑道:“瞧我这嘴,该打该打。”
娇客跟前说什么混账话!等会儿拿不到钱就老实了!
“一进腊月,那些个大户人家便忙乱起来,您看您是先下榻呢,还是先上门去打个招呼、递个拜帖什么的?”他立刻换了个话题,试图亡羊补牢。
既住客栈,想必没提前打招呼,肯定不是近亲,贸然登门未必能见得上呢。
明月一想,那倒也是,“先递拜帖吧。”
最近几个月,她一直苦练大字,尤其将一张拜帖反复写了几百遍,愣是写出一点人样。
好版主